和大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的限制,较少有专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往往是研发、行政、甚至总经理秘书在管理,这些人员均不具备专业技能,也不能从战略角度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然而,一项好的技术仅仅靠一件专利保护是远远不够的,竞争对手很容易通过回避设计绕开你的保护范围,这就需要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一起做好技术分析,通过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的协同保护构建专利网。
要克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专业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注重人才培养,这种方式见效慢,但内部培养的人员熟悉企业情况,忠诚度高,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二是直接从外部引进人才,这种方式见效快,但投入较高,且人员流动相对频繁;三是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知识产权托管方式,帮助企业做好创新和保护。这种方式优点在于可以实现知识产权人才的合理配置,企业在获得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的同时,减轻企业的人员负担,缺点是知识产权问题关乎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完全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管理存在一定风险。
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第一种或第二种方式较为合理,但在企业创立初期可以更多的采用第三种方式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实,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绝不是知识产权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研发、市场、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破坏整体运作。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通过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普及、宣传和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知识产权认知度。
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进行知识产权宣讲,使其初步了解企业文化与知识产权指导思想;对其他员工开展广泛的知识产权宣传。在尊重其他公司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一方面避免泄露工作的商业秘密,一方面及时反馈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对研发和生产人员进行系统的专利基础知识培训,定期外聘知识产权专家或由公司专利管理工程师对研发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专利基础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专利法基础、专利撰写与申请,专利授权的条件,以及企业专利管理制度等等,使每位研发和生产人员了解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挖掘专利点,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对于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可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招募,更重要的是需要注重内部培养机制,重点培养专业队伍。
例如在上海就有专利工作者、专利管理工程师等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企业内部的IP专业管理人才。企业可以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知识产权实务培训,积极安排专利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如专利工作者培训班、专利管理工程师培训班,以及各类专题讲座。
综合而言,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知识产权部门在成立初期也一定是一个烧钱的部门,但是一旦经营得当就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家从战略层面高瞻远瞩,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时代发展脉络,努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运营能力,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借助创新开辟更广阔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