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发布,经济总体平稳之下仍藏风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受基建拖累增速触及近期低位,进出口贸易同样承压明显。与此同时,随着近期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促进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正在密集出台,业内预计政策效应将在下半年显现,而年内“三驾马车”发力方向逐渐清晰。
扩内需
减税降费促进消费增长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今年以来,影响消费市场的因素和去年有所不同,例如进口关税的调整、电商的各种促销活动等。这些因素对短期消费的增长都造成了一些扰动。所以,在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的时候,需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要看相对长期的走势。“从中长期看,消费市场扩容、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是没有改变的,消费平稳增长具备有力的支撑条件和基础。”刘爱华进一步表示。
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是影响消费的两大因素,近期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密集出台,无疑给这两大因素注入了新活力。具体来看,7月1日起,我国降低了1449个税目的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此次降税商品涵盖食品、日化用品、医药健康等八类日用消费品。降税消费品占到所有进口消费品总税目的七成之多,平均降幅更是高达55.9%。业内人士指出,降低关税环节成本,无疑为厂商和市场降价开启了空间,同时也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此外,备受瞩目的个税改革目前也正在加速推进。6月29日,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正式开始征求意见,依据草案,5000元起征点有望在10月率先落地;同时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也纳入草案。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个税改革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陈丽芬表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因子,从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与居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来看,二者保持同步变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此前透露,近期已对“消费升级行动计划”进行全面部署,未来将持续推进消费市场平稳快速发展。除了加强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以外,商务部还将在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扩大中高端商品进口、促进绿色循环消费、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试点、改造提升高品位步行街等方面,适时研究出台相关的工作举措,更好地推动消费升级。
促投资
基础建设投资有望回暖
近期,随着国家层面频繁传出推动基建投资发展的信号,业内预计投资将成为下半年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不过,国家统计局8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579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回落0.5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7%,增速也较1-6月回落1.6个百分点。
“下半年,在上半年优化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可能会加大对交通、城市管网、高铁的投资力度,补偿实体经济的不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政策效应尚未显现,但在大环境下,投资已成为我国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重回两位数增幅,结束了自3月以来的下行趋势。
陈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国家对房地产管控的趋严,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稳定增长。“房地产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已十分明显,且有关部门要稳房价就要提高房地产供应量,此外房地产还具有吸纳流动性的作用,因此房地产投资增速会保持稳定状态。”陈及表示。
同时,分产业看,1-7月,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均比1-6月有所提高,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正带动着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逐月回升。1-7月,制造业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5个和3.5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这其中,又以高端制造业投资增速最甚。1-7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2%,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4.9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制造业,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投资更是增长近七成。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为鼓励投资,近期国家发改委接连发布了一系列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包括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水电前期工作等,其中,用于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等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近10亿元。
而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2个,总投资2603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社会事业和农林水利等领域。同时,辽宁、贵州、云南、福建等地也纷纷出台措施,对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投资比重明显增加。
稳出口
贸易结构更趋多元化
在对外贸易方面,总体而言,7月我国外贸数据好于预期,据海关总署统计,7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增长6%;进口1.21万亿元,增长20.9%。贸易顺差1769.6亿元,收窄42.6%。以人民币计价来看,我国4月出口同比增长3.1%,5月同比增长2.8%,6月同比增长3.1%,7月增幅则达到了6%。
刘爱华强调,虽然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有所显现。根据世贸组织8月初发布的国际贸易景气指数,预期三季度国际贸易景气指数是100.3,一季度是102.3,二季度是101.8,100是景气指数的临界线,应该讲国际贸易景气指数在往临界线逼近。
对我国外贸经济而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明表示,中美贸易摩擦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有限。而且我国外贸结构的多元化,也进一步减轻了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均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其中,中欧、中美、中国-东盟贸易总值分别为2.46万亿元、2.29万亿元、2.11万亿元,分别增长5.9%、5.2%、11.6%;中日贸易总值为1.2万亿元,增长4.3%。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57万亿元,增长11.3%,高出全国整体增速2.7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27.3%,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复苏态势下,外需状况保持较好,我国对美国、日本、东盟、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实现两位数增长。另外,今年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明显贬值,客观上也有助于提升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
商务部外贸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务部会同各部门、各地方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狠抓政策落实,着力为企业减负助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一大批外贸企业从供给侧发力,积极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展望下半年,尽管存在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不确定因素,但在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的基础上,我国外贸稳中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巩固。